上海福民真空玻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

英歌之“歌”

作者:v    来源:g    发布时间:2025-08-31 05:32:32    浏览量:18276

英歌之“歌” | 作家写广东_南方+_南方plus

“英歌”的“歌”,由鼓点、英歌锣声和舞者们的歌<strong></strong>呐喊声交织而成。普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英歌”的歌“歌”,由鼓点、英歌锣声和舞者们的歌呐喊声交织而成。普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天降我,英歌落地人间,歌我踏着七星的英歌路线。龙腾月,歌披锦绣,英歌闪耀世界。歌”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谭维维激情献唱《潮起舞英歌》,潮汕英歌舞传人以及众多舞蹈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手持英歌槌,踏出铿锵有力的步伐,槌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将英歌舞的豪迈与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惊艳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很多人是第一次看英歌,在社交媒体上好奇地讨论究竟什么是“英歌”。其实“英歌”的“歌”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歌曲,而是由鼓点、锣声和舞者们的呐喊声交织而成,“歌”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鼓点是英歌的核心,在伴奏中占据主导地位。每支英歌队所配置的伴奏人员有7—8人左右,伴奏人员一般被安置于英歌队之后。放上一个大直径约为60厘米的红色牛皮鼓面,置于手推车上架起,一人负责推车,一人专负责打奏,鼓点如雷霆万钧,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人们的心上,带动着整个表演的节奏。不同流派的英歌,鼓点节奏各具特色,慢板英歌鼓点缓慢沉稳,慢中蕴含内在力量,展现古朴凝重气势;快板英歌鼓点最为热烈急促,随队伍阵势开合而多变,能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在英歌阵图变化中常常出现一组由打二十多棒到三十多棒的“敲击组合”,鼓点也随之紧密配合,突出了“武”的威勇,让场面更加雄奇壮观。

除了鼓点,锣声作为最热闹的元素,也是英歌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汕地区有句俗语“锣鼓响,心澎锵”,两根麻绳系起直径约为30厘米大锣和稍微小一点的铜质小镲,在背部有红巾系在中央,四人安置在锣鼓车两旁敲锣和小镲。锣声清脆响亮,在空气中回荡悠长,与鼓点相互交织,在表演的高潮部分,锣声的加入往往能将气氛推向顶点。

海螺号的声音很是独特,音色高亢、悠远,在英歌表演时适时响起,仿佛是从遥远的古代传来的呼唤,为英歌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重的气息。还有英歌舞者们的呐喊声,与鼓点、锣声、海螺号声融为一体,营造出震撼人心的声音组合,让英歌的表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观众仿佛置身于梁山泊好汉们攻打大名府的激烈战斗场景之中。

此外,在一些英歌表演中,会巧妙地融入潮汕当地传统戏曲如潮剧的唱腔,比如《佛公佛母》《苏六娘》《双摇橹》《纺织歌》等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继莺歌之后,又有所谓《后棚》《白鸟记》二剧,《后棚》则以若干辈作戏装,沿途演唱,如《桃花过渡》《拖子》《闹花灯》等。”随着时代发展,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部分英歌表演开始大胆尝试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加入电子音乐的节奏、流行音乐的旋律等,广州歌舞团排练的《英歌武》、广州亚运会的《英歌燕舞》、广东舞蹈学校的《风扬》等。还有的将背景音乐直接就换成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主题曲《好汉歌》,粱山好汉的一呼百应、慷慨豪爽的歌声震耳欲聋。        

撰文:黎江毅

来源:南方农村报



 

相关新闻推荐

扫描微信,添加好友

Copyright © 上海福民真空玻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端午节假期消费市场平稳有序  山西大同:古城闹 文创热  在家门口欣赏一场中秋音乐会,“到黄埔去”2024户外音乐季走进广州长岭  “穿越”到嘉祐二年,和苏东坡一起赶考  “马路玩法”打开城市公共文化新空间  长隆“妹猪”IP形象亮相,动物界中秋节庆开启  2024东城文化月启动 推出五大类文化惠民活动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地下军团”成为“文化名片”  探访青海传统手工大月饼作坊:手工传承 香飘四方  乐舞合“壁” 图文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