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去雄风在,为何味龙来福气多。对土三农大小事,兴农尽在兴农评。评丨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在不觉间,为何味土味成为了潮流。对土土味十足的乡村短视频,全民扭动的“科目三”土味舞蹈,狂飙土味情话的春晚相声和小品,很是让人“上头”。就连偶像剧,那冷眼看人、鼻孔朝天的霸道总裁,都被土味情话攻陷。爱听土味情话并为之晕头的霸总,到底是霸总还是乡镇企业家?这样的人设,错位感十足,留给了观众吐槽的空间。而大受好评的,却是我们的00后大学生们,男的穿上军大衣,女的换上花棉袄,秒变铁柱与翠花,他们说,“不是羽绒不好,而是花棉袄(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都说时尚是一个圈。你厌倦的,你嫌弃的,在时间的轮回之下,悉数登场,让人猝不及防。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没有永恒的洋,也没有永恒的土。有意思的是,一个人土,被人取笑,一群人土,骤成潮流。在一个宽容的社会,审美的多元化,让土味和丑萌有了自己的舞台,傲然进入大众视野,获得关注。尤其是在单调而压力倍增的现代城市,土味以幽默戏谑的形式让心灵舒压,得到治愈。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一难过就想回家种田,大有卸甲归田,安放身心的意味。遥想当年,人人都想跳出农门,走向城市。如今想返回农村的人不少,但农村也成为了难以实现的梦。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图景,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从来都让人向往。无论古今,这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从来都是奢侈的,它要么是经济富足,生活从容而精神宽裕,要么是看淡财富,精神从生活中超脱出来,这是一种类似于禅的顿悟。
人们对土味上头,来源于那熟悉而深厚的情感——恋土情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替我们表达了最炙热的情感。《易经》云:“坤为地,为母,为公。”女娲造人、故土难离、五行有土、尊天亲地……千百年来,人们从土里刨食,土地是万物的母体,孕育万物,接纳万物。甚至是人,都把土地当作生命最后的归宿。土地坚实而辽阔,滋养人的品性,予人平稳和安心。冯天瑜先生说:“中国人这种爱土、亲土、敬土,把土地看作自己生命和依靠的情结恐怕在世界上是极少有的。”
这世界少有的情结,人们代代相传,无法摆脱。衍生出来的文学和艺术,自成一格。唐诗里的田园风光,种豆南山,宋词里的山水楼阁,晓风残夜,只言风雅,无人说土。从千年时空中穿越而来的美和浪漫,直达心灵。及至现当代,以鲁迅《故乡》起源的乡土文学,沉郁于时代,带来生命的痛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版再版,陈忠实的《白鹿原》拍成影视剧依然能捕获年轻观众的心,写出《红高粱》等乡土小说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为何难以逾越?在思,在文,在情——扎根于广袤的土地,那最共同又最为隐秘的根,被写出,被触动。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城市化进程不及百年。但对多少人而言,城市光辉耀眼,农村则暗淡羞于提及,是贫穷和自卑的代名词。城乡之间的裂缝,催生出人们对农村、农民的固有偏见:悲苦和落后。赵本山、宋丹丹等人在春晚小品里塑造的农民便是代表,那种表面老实,实则狡黠的农民形象,以土味诙谐,逗乐全国观众。这种乐并非来自平视,而是带着对小人物的俯视,观众的心理优势占了上位。
近年,乡村振兴带来了美丽乡村,乡愁也有了具体的寄托,乡游成为了城里人的热门选择。城乡的距离在拉近,或者说,城乡之间,不过是硬币的两面。在此背景下,讲述乡村故事的短视频蜂拥而出,大家已经不完全是俯视的姿势。李子柒的短视频风靡海内外,改变了人们对乡村的印象,那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虽然不真实,但足够美足够虚幻,一时间让大家延颈企踵,这是仰视的姿势。张同学镜头下的乡村生活,平实又魔幻,让人自动代入,这是平视的姿势。湖南卫视节目《向往的生活》,更是让人有一探乡村的冲动。当人人都喜欢乡村,当土味堂堂正正成为一种健康的审美,那些喜欢用“土包子”作为评价标准的人,恰恰成为了最大的土包子。
人们为何对土味如此上头,也可从事物的稀缺性进行解释。当人们久居城市,生命的底色,也就是中国乡土文化的底色,成为了稀缺。这种稀缺恰恰应和着人们内心的缺失。土味作品就是一道阀门,打开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渴盼。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在今年年初大火,哈尔滨人的热情和纯朴让人津津乐道,这些在或疏离或紧张的城市人际关系中难以遇见的人性品质,正是乡土文明的保存和遗留,彰显着强大的魅力。
爱上土味,就是爱上我们不再拥有的珍贵事物,就是爱上灵魂深处的乡土乡情,并保持着无限的追忆和想象。
以土为乐,以土为荣,有何不可?
【作者】陈会玲
【出镜】杨娉婧
【剪辑】陈会玲 方壮玮
【拍摄】方壮玮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今年,福建省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纵深推进“铁拳”行动,查办了一批民生领域的违法案件。11月22日,该局公布一批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花白的头发、庄重的学士服、崭新的毕业证……10月19日,福建省福州市南江滨党群活动中心内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毕业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来教您用手机”智能培训结业典礼。记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夏季高温,不少车主会在车上放些矿泉水。但有人认为,车内的高温会使矿泉水变质,还会让塑料分解,塑化剂会溶入水里,甚至还出现了“被暴晒的矿泉水有毒”的说法。8月2日,上海市消费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重庆玮淇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未经检疫的牛底板、牛百叶、牛毛肚等牛副产品37850公斤,货值金额106.8625万元,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认定该公司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近日 ...
中国消费者报郑州讯记者耿记安)3月28日,河南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韩晓明一行到河南省漯河市调研消费维权工作,漯河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黄进良、漯河市消协秘书长李大顺等陪同。当天上午9点,调研组来到双汇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浩)2月29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新洞察:00后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主张》报告。报告指出,00后重视性价比与情绪价值的双重追求,消费过程中能够做到从众与个性的平衡取舍, ...